宏德名师王涛:提灯照长路,俯首为人梯

2023-02-28 16:31:25 By宏德公益基金会

1-21092G6055X96.png

清晨5:30起床,打开校门,匡河中学王涛老师的一天就从现在开始。而后安排老师上早自习,开始每天的教学,到21:50下晚自习,检查完整个学校,再把大门关上,王涛老师一天的工作也随之结束。荣升为年级主任后,这样与学校日夜相伴的生活已经走过了整整八年。王涛老师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陪伴着一届届的学子,送走了一届届的学生,从未叫过苦,从未说过累。


从九七年开始,王涛已经在人民教师的道路上行走了二十五年之久。其实最开始走上这条道路,除了一直以来内心深处对于教师的一份尊敬与憧憬,更多的是出于现实层面的考虑。王涛老师的父亲也是一位教师,并且十分支持王涛回到家乡当老师支援建设。结合多方考虑之后,最终选择了这份相对安稳的工作。一晃数十载过去,教师于王涛而言,早已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名词,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全身心投入的付出与奉献。“现在很多的年轻老师只认为这是一份工作,国家给你发几个工资,你工作完了其他什么都不管。我就总是说他们,这绝不只是一份工作,你如果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它当做一份事业来完成。我认为这是我们人生的一座金矿,绝不可轻易辜负。”


王涛老师在匡河中学整整待了十八个年头,零四年来到这里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他一直担任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亲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于王涛老师而言,看着学生们在自己的带领下成功考上高中,取得好成绩,便是最大的幸福。“其实说实话,以前手机没有那么泛滥,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要更加亲近一些。以前跟学生交流很容易,也很亲切。他们到了大学,偶尔在特殊节日教师节的时候寄个明信片给我,我都是幸福的不得了。因为这来源于他们这些孩子对我的一份尊重,对我这份职业的一种信任。”其实现在这份平和宽容的心态,也是在岗位上慢慢练出来的。王涛老师回忆起从前,有一件事始终令他耿耿于怀。


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当时班上的一位同学比较叛逆,一次课堂上,他没忍住火气,出于一种“怒其不争”的气愤,摔了那位同学不经允许带来的手机。这件事始终萦绕在王涛老师的心头,至今回忆起来,他仍对那名同学心怀歉疚。王涛老师的妻子在附近的中心小学任职,两人一同住在匡河中学里,相互扶持,为家乡的教育做贡献。为家乡兢兢业业十多年,王老师为人却十分谦虚。谈到没有选择去大城市发展的原因,王老师回答到:“一是一份家乡的情怀,我始终认为啊,我们自己的学校,还是需要我们自己人撑起来,自己人带起来。二则是父母身体也不太好,留在家乡更方便照顾些。我不打算到哪里去做什么丰功伟业的事情,我只想留在自己的家乡,把家庭照顾好,把家乡建设好。”


疫情来临后,不论城市乡村,都不得不采取了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日常教学,这也给现阶段复苏的教育带来了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手机。以前的王涛老师是很反对学生们使用手机的,他感觉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还降低了学生和外界的情感交流。而面对现在的大环境,王涛老师也学会了改变。“我们教的孩子其实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我也逐渐改变了自己以前的想法。现在我们允许住校的学生每天晚上在宿舍里可以使用一个小时的手机,看一看自己想看的新闻,和远在大城市的父母打一打电话等等。但我最初坚持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就是手机可以用,但不能带到课堂上。我始终坚持上课时候手机必须交给老师保管,再在固定时间发放给他们。”时代在不断的变化,王涛老师作为有着二十五年教龄的教师,也在随之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新的时代,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师生相处方式。但不论如何,那颗为了引导学生走向更好的未来的赤诚之心,始终不曾改变。


九七年踏上教学之路,零四年扎根于匡河中学,王涛老师将自己的后半生安置于此,为了家乡的学子,家乡的教育,不止是王涛老师,而是许许多多的乡村教师们,放弃了大城市更好的环境与待遇,坚守在乡村,为乡村学子们在前行的漫漫长路上点亮一盏灯火,照亮前方;以自己的知识架设一道长梯,助他们攀上更高的地方,走得更远,看到更多的风景。正是因为有着千百愿奉献自己的乡村教师们,乡村的学子才看得到出路,看得到希望,他们是长夜星光,是海上灯塔,是闪闪发光的平凡人,指引方向,带来黎明。



上一篇:

宏德名师何泽蛟:脉脉春风育桃李,沥沥淳心一门师

BACK TO TOP